慢阻肺是一种什么样的病?与遗传有关系吗?是否是可治可控的?
慢阻肺的发病因素很多,迄今尚有许多因素不够明了,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近年来,科研人员认为,慢阻肺发病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方面,它们之间相互影响。
这里就稍微介绍一下慢阻肺吧,慢阻肺是怎么形成的,怎么发病的,该怎样预防和治疗等。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,简称慢阻肺,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。
咳嗽,是慢阻肺最早出现的症状,初期咳嗽呈
间歇性,清晨较重,随病程发展,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。
咳痰也是慢阻肺的症状之一,通常咳少量白色黏痰,偶带血丝,清晨咳痰较多,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,常有脓痰。
气短,是慢阻肺的典型症状,初期病人会在劳动、运动时感到呼吸短促,严重者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、呼吸费劲。
部分慢阻肺的重症患者还会出现胸闷、喘息等症状。
患者被它长期折磨,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、食欲减退、精神抑郁等情况。
人一旦被慢阻肺缠上,不仅工作受影响,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,最后还能搞到生活无法自理。
患者的个人价值没法实现,内心憋屈;经济上不能支撑家庭,需要家人照顾;自己被慢阻肺玩儿个半死,整个家庭也被拖进泥潭。
慢阻肺控制不好,最后可能会并发气胸、肺心病,甚至呼吸衰竭。
最可恨的一点是,这货是个不可逆的慢性疾病,也就是说,一旦被这货纠缠上,你想逆风翻盘?恢复以前呼吸的完美顺畅?没戏,患者后半生的日子都离不开药罐子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到底啥是慢阻肺?气体进出肺,在哪里受了阻?这没完没了的咳嗽究竟是怎么搞出来的?
要想说清楚慢阻肺,还得从呼吸过程说起。
吸气,气体经过口鼻,穿过咽喉,进入气管,最终到达肺。
肺是由支气管和肺泡组成的,支气管上接气管,下扎进肺里,不断分支,像一棵倒着长的树,医学上叫做支气管树。
支气管树末梢,有一些直径小于两毫米的细支气管,称为小气道。
小气道末端,连接着一串串葡萄似的小泡泡,这就是肺泡啦!气体就是在这里进行交换的。
肺泡的周围布满了血管,血液小火车顺着血管溜达到肺泡,把二氧化碳卸在肺泡里,再装上早已在此等候的氧气,轰隆隆奔向全身各处。
卸下来的二氧化碳得赶紧排出体外,肺泡一个收缩,给二氧化碳来个弹射,二氧化碳顺着小气道、气管,经过口鼻被释放了自我,离开了人体。
慢阻肺就是这个小气道和肺泡发生病变搞出来的鬼。
小气道紧连着肺泡,气体进出肺泡必须通过小气道。
气体在细小的管子里流动,会产生阻力,小气道也不例外。
健康的小气道虽然细,但里面光滑干净,气体流动的阻力就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。
正常范围内的阻力,对肺泡是有好处的,它能调节气体进出肺泡的速度,免得大量气体瞬间涌入,撑爆肺泡!
画风一转,看看慢阻肺患者的小气道!
里面都是痰液啦、垃圾啦,居然还有炎症;
表面脏了吧唧,把本来就细小的管子搞得更狭窄了;
气体流动的阻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大,气体进出肺泡可就麻烦喽。
一个好肺泡,要具备哪些特质呢?
一个吸气,肺泡变大,又变大了;一个呼气,肺泡收缩有力气,一挤,能让二氧化碳顺利地离开人体。
够Q弹才是好肺泡。
那么慢阻肺患者的肺泡又是什么样的呢?
肺泡弹性那叫一个差:一个吸气,大量的气体进入肺泡,把肺泡撑得圆鼓鼓的;一个呼气,哎呦,肺泡表示缩不动,没劲啊,于是肺泡压根就没缩小多少。
二氧化碳兄弟差了那点儿滚出去的动力,滞留在肺泡里,想出都出不去啦。
再加上小气道又窄又脏,勉强冲出去的那点儿气体,也要在这里排队等待通过。
被滞留在肺泡中的气体越来越多,肺泡就越来越大,越来越大。
肺泡总有撑不住的时候,砰地一声,肺泡爆了,几个肺泡就合成了一个大大的肺泡泡。
小气道里痰液垃圾脏兮兮,再加上肺泡这样胀鼓鼓,这就是慢阻肺啦!
这慢阻肺可是慢性病的典型,它的成精,那是需要多年修炼的。
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一些有害物质,比如PM2.5啦、空气中的小粉尘啦、香烟中的尼古丁啦,它们能引起呼吸道的炎症。
在有害物质的长期刺激下,呼吸道的炎症没完没了,日积月累就发展成慢性炎症。
慢性炎症就是把小气道和肺泡蹂躏变态的真正凶手。
刺激黏液增多
炎症发生时,呼吸道会分泌大量黏液,这些黏液趴在呼吸道上,呼吸道的内心是拒绝的。
呼吸道是个爱干净的主,于是向肺大哥求助,请求肺大哥给个猛猛的气流,好把这些恶心的黏液带走,于是咳嗽就这么开始了。
破坏小气道
小气道爱干净也是有实锤的,瞧,这来回摆动的小刷子是啥?
呼吸道的表面有很多带纤毛的上皮细胞,它们依靠摆动来清理呼吸道的垃圾。
外界进来的脏东西跟黏液混在一起变成痰,纤毛的生意就来了,摆动、清理,保持干净。
炎症一来,这上皮细胞受伤了,纤毛也成了摆设,打扫卫生的小刷子再也不给力了,小气道里就成了痰液的收容站。
痰液堆积,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,就更容易搞出炎症;有了炎症,纤毛必然受到摧残,就会有更多的痰液堆积……恶性循环!
这炎症持续作妖,搞得小气道的管壁充血水肿、平滑肌萎缩断裂、纤维组织增生,小气道越来越窄,渐渐变成凹凸不平、脏了吧唧的破旧管道。
气体再想通过小气道可就不容易了,阻力那是相当的大呀!
破坏肺泡
说好的Q弹的肺泡呢?一个回缩,哎呀,没劲儿,在慢性炎症的折磨下,肺泡早已失去了弹性。
气体进入肺泡之后,充气,回缩,缩……缩不回去。
肺泡就像气球,充气胀大,大,再大。
胀大的肺泡会挤压周围的毛细血管,挤着挤着,毛细血管就会退化减少。
这些毛细血管可是血液小火车的铁轨呀,铁轨少了,小火车自然就开不进来了,原本装卸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站台,就这么荒废了,气体交换的效率只能下降呗。
如果肺泡进一步扩张,嘭,爆掉了,几个破掉的肺泡勾搭在一起,融合成一个大的肺泡泡。
这一融合,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就变少了,肺泡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的总表面积就会减少,肺泡气体交换的功能进一步降低。
肺泡的功能就是为身体交换气体呀,这功能降了又降,身体肯定吃不消,就总觉得气不够啊,憋闷啊,喘不过气啊。
小气道、肺泡,被慢性炎症长年累月地蹂躏折磨,最后自己变态,就搞出来了慢阻肺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慢阻肺的诱发因素有哪些、怎样预防慢阻肺呢?
吸烟
香烟中的焦油、尼古丁、氢氰酸等有害物质,会刺激呼吸道分泌大量黏液,气管收缩变窄,进而导致气道阻力增加。
气体呼出不顺,肺泡和气道也就被玩坏了,久而久之,慢阻肺就来了。
吸烟者患慢阻肺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2-8倍,吸烟时间越长、吸烟量越大,患慢阻肺的几率越高。
空气污染
大气中的PM2.5啦、二氧化氮啦这些有害物质,会刺激呼吸道,引起慢性炎症,搞到气道黏液分泌增加,气道受损变窄,导致或者加重慢阻肺。
空气中的PM2.5浓度每立方米增加10μg,慢阻肺住院率增加 3.1%,病死率增加 2.5%!
遇上雾霾天气,宅在屋里是上策。出门记得戴上专用口罩哟。
粉尘和有害气体
长期接触二氧化硅、氯气等有害物质,也会引起呼吸道慢性炎症,最终搞出慢阻肺。
我国23.6%的慢阻肺患者,都有长期接触粉尘和有害气体的经历。
工作中要正确使用防护用具,降低粉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。
感染因素:
体质差、免疫力低,细菌、病毒隔三差五搞事情,呼吸道感染反反复复。
气道受损,肺泡遭殃,日积月累搞出慢性炎症,说不准哪天,慢阻肺就找上你啦。
想要远离慢阻肺,预防感染、注意保暖很重要。
呼吸道慢性炎症是勾搭慢阻肺的小妖精。
减少有害物质对呼吸道的刺激,降低慢性炎症的发生率,才能远离慢阻肺。
注意饮食营养、增加蛋白质摄入,提高自身免疫力,避免慢性炎症。
谁能对抗气管的慢性炎症呢?糖皮质激素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,就是传说中的抗炎英雄。
要想抗炎,还得从气管炎症说起。
在过敏原的长期刺激下,支气管附近的大白变得草木皆兵,总觉得有坏人入侵了。
看不见坏人也没关系,大白还能释放炎性因子,想远距离弄死坏人。
大白任性地把炎性物质撒得满世界都是,这一闹,气管就遭殃了,长期活在炎症里。
糖皮质激素
糖皮质激素能让傻了吧唧的大白冷静下来,停止战争。
只有战争停止,炎症才能消停。
炎症一消停,支气管黏液分泌减少了,喘气也顺畅多了。
虽然糖皮质激素是抗炎老将了,可它也有不足之处,毕竟是激素类药物,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肥胖、骨质疏松、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反应。
所以在治疗气管炎症方面,糖皮质激素基本都是气雾制剂,这样既能让药物直达患处起效,又能降低药物的用量。
科学家们还有一个更好的主意。
研究发现,糖皮质激素如果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能药物联用,用量更少,效果更好。
目前医学界也喜欢把他们组成CP,联手抗炎。
磷酸二酯酶抑制剂
想控制气管里的炎症,就得控制炎性因子的数量。
磷酸二酯酶是炎性因子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,如果能抑制这货的活性,炎性因子就会减产。
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就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,来起到抗炎作用的,该类药物的代表药物有罗氟司特等。
其他药物
如果患者痰量较多,可以用盐酸氨溴索等祛痰药治疗,把堵在气道中的痰清理清理,好让气道舒畅一点。
康复治疗
呼吸训练方法——缩唇呼吸,来锻炼锻炼你的肺。
首先,用鼻子正常吸气,同时默数1、2,再用口呼气。
注意,呼气时口形要像吹口哨那样,同时发出“呼~”的声音,尽量把肺泡中的气体都呼出去。
十五分钟一组,每天坚持做三组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,相信你的人生就没辣么憋屈啦!
长期家庭氧疗
随着病情的发展,肺的气体交换功能越来越低下,已经无法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了,医生会建议长期家庭氧疗。
该治疗方法是指患者在家中自备吸氧仪器,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。
在不能增加气体交换量的前提下,只能通过提高氧气浓度来为身体供氧了。
研究表明,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,长期家庭氧疗能提高生存率、降低入院率。
(不过,也不要过早吸氧,给肺一个锻炼的机会呗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