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晚上起风团的原因可能与接触床单、枕头上的灰尘、尘螨、动物皮毛等有关。
能引发荨麻疹的食物:
鱼、虾等海鲜,柠檬、芒果、李子、杏子、草莓等水果,以及某些防腐剂或香料等。
能引发荨麻疹的药物:
青霉素、磺胺类药等抗菌药,免疫血清、疫苗等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等。
灰尘、尘螨及其排泄物、动物皮毛等也有可能引发荨麻疹。
药物因素:
肥大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。
肥大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,能够调动免疫细胞集中起来,导致炎症;让血管的通透性增加,引起水肿,导致风团症状;刺激皮肤神经末梢,导致瘙痒症状。
吗啡、可待因、阿司匹林等镇痛药物,能直接导致肥大细胞敏感。
肥大细胞在这些药物的刺激下,会增加组胺、激肽等物质的释放量,引发荨麻疹。
运动、高温等因素:
人作为恒温动物,要想调节体温,把多余的热量排出去,排汗是个好方法。
有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,主要负责促进皮肤汗腺分泌汗液。
也就是说,在高温、运动等人体需要排汗的情况下,乙酰胆碱的量就会增加。
乙酰胆碱能够让肥大细胞变得敏感。
在高温、运动状态下,乙酰胆碱数量激增,容易诱发荨麻疹。
紧张、气愤等精神因素,摩擦、压力、冷、热、日光照射、运动等物理因素,还有某些过敏原,都有可能诱发荨麻疹,让皮肤出现风团。
我国约有20%的人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。
我国慢性荨麻疹发病率为1‰~3‰。
组胺能舒张血管、增加血管通透性,在整个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组胺必须和组胺受体结合后,才能发挥作用。
抗组胺药物-H1受体拮抗剂和组胺的结构很相像,可以提前与组胺受体结合。
真正的组胺就没有受体可以结合,炎症就被控制住了,荨麻疹症状也就得到了缓解。
代表药物有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、阿伐斯汀等。
评论
还没有评论,要不您来两句~